BOB半岛·体育(中國)官方网站-Best Platform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

    在“四史”大视野中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2021-10-07 16:39:00   来源:浙江学习平台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在“四史”大视野中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发、设计、建立、发展的历史轨迹,更能坚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自信,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自觉、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关于“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历史性课题的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发设计体现着党的价值追求。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纲明确提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这是我们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早萌芽。1940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窑洞对”中,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伴随着我们党及其领导人对国家政权模式思考设计的历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实践蕴含着党的道路抉择。从1921年浙江萧山衙前村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成立,到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到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直至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并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回顾实践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萌发到探索实践再到正式确立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熟定型凝结着党的执政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了“九个必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的十三个方面的明显优势,这些重要论述高度凝练概括了我们党100年发展的宝贵经验。这些历史结论和实践经验,都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大政治平台上,融汇纳入到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体系之中,转化上升为国家政治运作和政治生活的制度遵循和法治规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搭建运行通畅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体系,回答了国家“谁来治理”的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对国家治理架构作出科学合理安排。首先是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同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实现人民对于国家的授权。还明确各国家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有效行使国家权力。

    确立一整套系统完备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回答了国家“怎样治理”的问题。这尤其在宪法的起草诞生和完善发展中得到集中呈现。1953年底,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形成五四宪法草案,后经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人大制定通过“八二宪法”即现行宪法,此后适应治理需要经过五次修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治理,既是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本质要求与核心要义,也必须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框架内来运行;既是宪法对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和确认,也必须依照宪法来保证和实现。

    审议决定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回答了国家“治理什么”的问题。自1955年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以来,我国已连续制定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计划。同时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还审查批准各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就国家治理中的大事要事进行讨论,在必要时作出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设计安排,是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实现形式,保证了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和推进

    在调整生产关系中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与改革开放实践相同步、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国家层面一大批标志性法律相继制定实施;地方人大也积极跟进,如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实施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保障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决定等,依法为浙江种好改革“试验田”保驾护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有力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既生机勃勃又平稳有序。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顺应现代化大逻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领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向纵深推进,从制度上和法治上破除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维护独立自主中融入全球化大格局。人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改革开放初期制定“外资三法”,到2019年3月通过外商投资法,致力于创造平等进入、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从国家安全法到网络安全法,从反分裂国家法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为有效应对西方势力长臂管辖、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能够为我国扩大开放争取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同时在国际竞争有力有效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好制度。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理论和实践熔铸一体。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发展历史,其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认真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民主思想,推进中国化、本土化实践,设计确立并完善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迭代创新和集成升华。

    历史和现实有机贯通。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既充分汲取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价值精髓,也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植根于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

    形式和内容辩证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大众、为劳动者服务的民主,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效防止了西方民主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既保证人民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保证人民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使人民当家作主真实有效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各领域。

    上一篇: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